雄县古乐走进中小学课堂,培育非遗传承人新生代

保定新闻网 阅读:13 2025-08-05 19:47:30 评论:0

近年来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在我国河北省雄县,一项名为“雄县古乐走进中小学课堂”的非遗传承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。通过这一计划,雄县古乐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得以走进校园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非遗传承人新生代。

雄县古乐,又称“雄县古筝”,源于唐代,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。它以独特的演奏风格、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被誉为“华夏古筝之冠”。然而,在现代社会,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传统音乐艺术逐渐被人们遗忘。为了拯救这一濒临失传的瑰宝,雄县当地政府高度重视,积极推动雄县古乐走进中小学课堂。

在雄县,为了让古乐走进校园,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首先,他们选拔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古乐演奏家,担任学校的古乐教师。这些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演奏经验,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,能够将古乐的魅力传授给学生。

其次,学校为学生们配备了专业的古筝等乐器,并建立了古乐教学基地。在这里,学生们可以零距离接触古乐,感受古乐的魅力。课堂上,教师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,让学生们了解古乐的历史、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。此外,学校还定期举办古乐音乐会,让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,感受古乐的独特韵味。

在雄县古乐走进中小学课堂的过程中,学生们逐渐对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他们不仅学会了演奏古筝等乐器,还了解了古乐背后的文化内涵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批又一批的非遗传承人新生代正在茁壮成长。

例如,雄县某中学的古筝社团,成员们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的几十人。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,不仅学会了演奏古筝,还参加了各类比赛,取得了优异成绩。这些学生们纷纷表示,通过学习古乐,他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音乐素养,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雄县古乐走进中小学课堂,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学习古乐的机会,还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许多学生毕业后,选择从事古乐演奏、教学或研究等工作,为传承和发扬雄县古乐做出了贡献。

总之,雄县古乐走进中小学课堂,培养非遗传承人新生代的举措,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雄县古乐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,将在新生代的传承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保定要闻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保定新闻网提供聚焦、健康、城建等8大民生板块及本地文化资讯,打造有温度的城市信息枢纽”,用关键词串联内容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