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定发布“国际文旅名城”十年规划,打造8大文化地标,助力城市转型升级
近日,保定市 *** 正式发布了“国际文旅名城”十年规划,旨在通过打造8大文化地标,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,推动保定市从传统工业城市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转型升级。
保定,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,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城市发展的新路径。此次发布的“国际文旅名城”十年规划,正是保定市在新时代背景下,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。
根据规划,保定市将重点打造8大文化地标,分别为:保定古城墙、莲池公园、直隶总督署、白洋淀湿地、野三坡风景区、易水湖、清西陵和满城汉墓。这8大文化地标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,同时也是保定市独特的旅游资源。
首先,保定古城墙作为保定市的标志性建筑,将进行全面的修复和保护,使其成为游客了解保定历史的重要窗口。莲池公园作为保定市的文化心脏,将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,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直隶总督署,作为清代直隶省的更高行政机构,见证了保定市的辉煌历史。规划中,直隶总督署将被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化展示、旅游观光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。
白洋淀湿地、野三坡风景区、易水湖等自然景观,将依托其独特的自然资源,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。清西陵和满城汉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,将继续加强保护和开发,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。
在打造这8大文化地标的过程中,保定市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。对保定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调查、保护和修复,确保文化地标的历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。
二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旅游服务质量,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、舒适的旅游体验。
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。以文化地标为核心,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形成产业链条,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。
四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。通过举办国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,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,提升保定市的国际影响力。
通过实施“国际文旅名城”十年规划,保定市将实现以下目标:
一是提升城市形象。通过打造8大文化地标,展示保定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,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二是促进经济发展。依托文化旅游产业,带动相关产业发展,增加就业岗位,提高居民收入。
三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。通过改善城市环境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让市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总之,“国际文旅名城”十年规划的发布,标志着保定市在新时代背景下,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保定市必将成为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名城。
- • 智慧牧场管理系统在唐县养牛户中的应用:手机APP助力畜群管理升级
- • 涞水县野三坡火山石烤肉盲盒:探索地质奇观,品味独特美食
- • 顺平县农村危房改造圆满完成,689户困难家庭喜获免费修缮
- • 阜平食用菌年产值破10亿元,深山小县华丽变身“华北菌都”
- • 悬崖绝壁上的甜蜜事业:阜平县黑崖沟“悬崖蜜”采集直播,90度绝壁采蜜人日入万元
- • 望都县辣椒加工废气治理项目荣获国家专利,年减排VOCs 500吨,助力绿色环保
- • 保定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.5%,成为规模以上工业核心拉动力
- • 奶牛场沼气发电项目并网,助力年碳减排量等效植树百万棵
- • 唐县庆都山荣膺“中国天然氧吧”称号,负氧离子浓度远超世卫标准
- • 环首都绿色农业走廊建成,生物防治技术助力农药减量60%
- • 阜平职教中心“雨露计划+”升级,助力雄安新区输送5000名技能人才
- • 保定氢能重卡产业园正式投产,2000辆整车助力雄安基建发展
- • 全国首个社区无人机配送站启用,药品15分钟直达居民家
- • 保定发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,助力打造“天空之城”产业生态
- • 涿州影视职校虚拟制片实验室正式投用,学生参与网剧拍摄突破百集大关
- •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助力,改造20个脱贫村文旅设施,焕发乡村新活力
- • 中韩文化交流新篇章:邯郸-保定-首尔共建“蔺相如文化中心”与外交史研究带
- • 百场中医药文化市集盛大开市,智能脉诊仪成年轻人体验新宠
- • 直隶官府菜与《原神》跨界联名,游戏角色定制菜品引爆二次元市场
- • “保定名匠”文创大赛盛大启幕,聚焦祖冲之、郭守敬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
- • 易县绞胎陶艺惊艳米兰家居展,签单2000万元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
- • “保定冰柿”销量同比增300%,网红美食助力周边民宿爆满,旅游经济再掀热潮
- • 涞水县野三坡“元宇宙民宿”试运营,虚拟房间日租分成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涿州影视职校虚拟制片实验室启用,学生参与网剧拍摄突破百集大关
- • 涞源县冰雪旅游蓬勃发展,万人就业,滑雪教练持证上岗率达95%
- • 保定加速吸纳京津技术成果,协同发展投资额突破3800亿元
- • 安国市中药材运输专线开通,冷链物流直达全国17个药市,中药材流通再升级
- • 保定农村微型消防站全覆盖,农用三轮车改装消防车3分钟出警,筑牢消防安全防线
- • 曲阳县石雕主题图书馆开馆:3D扫描技术助力千年文物“复活”
- • 博野县千年古梨园梨花祈雨舞VR直播,百万网友云端共赏民俗之美
- • 保定社区食堂全覆盖,60岁以上老人享5元三餐福利
- • 保定净菜进京产值占比22.1%,京津冀协同保供体系全面升级助力首都食品安全
- • 保定发布网络微短剧专项扶持政策,单部作品最高奖励300万元,助力影视产业蓬勃发展
- • “食品安全‘你点我检’常态化,月度抽检超千批次,守护百姓‘舌尖上的安全’”
- • 春风行动助力高校毕业生,4.6万个岗位待你绽放才华
- • 博野千年古梨园梨雪音乐节启幕,百年树下听交响乐赏四月飞雪
- • 涞源县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,助力减排二氧化碳,相当于植树1.2亿棵
- • 保定方言美食地图发布,扫码聆听“老保定”讲述的饮食故事
- • 《三国风云再现:刘备形象入选东京动漫展,日本漫画家创作三国外传》
- • 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启动,保定段河道治理成效显著,助力水生态环境改善
- • 高阳县纺织世家葬礼:织锦送魂,AI复原逝者面容织入往生帛
- • 涞源高山冷凉蔬菜直供京津高端商超,价格溢价超40%,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
- • 我国玄云涡喷动力研发全球领先无人机发动机,成功填补国内技术空白
- • 颜李学派文献列入国家典籍工程,实学思想对接当代职业教育
- • 曲阳县修德寺塔考古体验基地盛大开放,唐代琉璃瓦残片模拟发掘引关注
- • 定兴智慧粮仓系统全省推广,粮食损耗率降至0.8%,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唐县古长城全息投影秀惊艳亮相,数字戍边将士与游客互动合影
- • 易县清西陵荣膺“世界遗产旅游示范区”,守陵人后代变身金牌讲解员传承文化
- • 唐县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喜迎北京疏解项目,30家央企配套企业集体入驻
- • 阜平木耳出口日韩,山区县年产值突破10亿元,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保定老调剧团创排《颜元传》,清代教育家故事首登戏曲舞台
- • 阜平县黑崖沟村高山樱桃喜获地理标志认证,价格翻倍仍供不应求
- • 直隶总督署百年修缮工程启动,清代官衙风貌重现
- 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保定名人体系纳入“世界记忆遗产”预备名录,传承历史文化的瑰宝
- • 涞水县野三坡景区创新举措,首批30名大学生签约成为振兴民宿“乡村CEO”
- • 涞源县暖冬工程助力高寒地区,特困户免费享受石墨烯地暖温暖生活
- • 阜平骆驼湾村“小红军成长营”:荒野求生与红色话剧排演,传承红色基因受热捧
- • 涞源白石山悬崖胶囊酒店盛大开业,全透明舱体惊险悬挑千米高空
- • 涞水县野三坡“岩石生命纪念馆”落成:逝者骨灰融入地质标本,诠释生命永恒
- • 涞源县高原村无人机配送站启用,药品粮油30分钟送达独居老人,科技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阜平晋察冀红色文化节盛大开幕,沉浸式行军剧本杀体验红军长征艰辛
- • 望都县辣椒酱合作社迈入新纪元:扩产合作,携手老干妈共谋万吨大单
- • 非遗瑰宝“保定老调”走进国家大剧院,传统戏曲焕发新生
- • 唐县山区“5G+AI诊疗车”巡回问诊,贫困患者足不出村看名医
- • 曲阳县石雕合作社携手启动“残障工匠孵化计划”,助力残障人士实现人生价值
- • “链长+行长”服务机制上线,万亿信贷助力重点产业链腾飞
- •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20年,谱写基层教师培养新篇章
- • 涞源冰雪装备牵手芬兰企业,共筑零下50℃耐寒材料研发新篇章
- • 直隶总督署数字化复原清代场景,游客量同比增40%,文化传承焕发新生
- • 京保共建智慧物流枢纽,助力雄安新区建设迈向新高度
- • 保定发布《种业振兴十条》,10亿元专项基金助力育种创新
- • 白洋淀荷花宴荣登“中国乡村美食地标”,游客可尽享采莲烹鲜的田园乐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