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阳废弃矿山变身光伏森林,万亩生态修复区年发电收益超3000万
近年来,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,各地纷纷探索出一条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。位于河北省的曲阳县,就通过将废弃矿山转变为光伏森林,打造出了一个万亩生态修复区,不仅实现了生态的恢复,还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,年发电收益超过3000万元。
曲阳县地处太行山区,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,但长期的过度开采导致许多矿山废弃,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。面对这一现状,曲阳县 *** 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的新模式,最终选择了光伏发电这一绿色能源技术。
在废弃矿山的基础上,曲阳县 *** 引进了光伏发电技术,将废弃矿山改造成了光伏发电基地。在光伏板下,种植了适合生长的树木和灌木,形成了独特的“光伏森林”。这一创新举措,既实现了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,又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,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。
据了解,曲阳县的光伏森林项目占地约万亩,总投资约10亿元。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光伏发电技术,光伏板使用寿命可达25年以上。在光伏发电的同时,项目还注重生态修复,种植了多种树木和灌木,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。
光伏森林项目自2019年投产以来,已累计发电超过5亿千瓦时,年发电收益超过3000万元。这些收益不仅用于项目的维护和运营,还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。项目所在地村民也从中受益,实现了就业增收。
曲阳县的光伏森林项目,为我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。该项目不仅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,还推动了绿色能源的发展,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未来,曲阳县将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,扩大光伏发电规模,打造更多像光伏森林这样的绿色项目。同时,曲阳县还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,不断探索创新,推动绿色能源与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,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。
总之,曲阳县废弃矿山变光伏森林的成功实践,为我们展示了一条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国将有更多地区借鉴这一经验,共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