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定方言保护工程正式启动,千名老人乡音数据收录入语音库
近日,保定市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了方言保护工程。这项旨在传承和保护保定地方特色文化的工程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。据悉,该工程目前已成功收录了千名保定老人的乡音数据,为后续的方言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保定方言,作为河北省重要的方言之一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、文化和民俗信息。然而,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保定方言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。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,保定市 *** 决定启动方言保护工程,通过录音、录像等多种手段,对保定方言进行全面、系统的收集、整理和研究。
本次方言保护工程以“收集、整理、研究、传承”为宗旨,旨在通过多种途径,对保定方言进行全方位的保护。首先,工程组深入基层,广泛开展方言调查,对保定方言的语音、词汇、语法等进行详细记录。在此基础上,工程组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,对参与方言收集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指导,确保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。
在方言收集过程中,工程组特别注重对老一辈保定人的乡音数据进行收录。据统计,目前已成功收录了千名老人的乡音数据。这些数据将成为保定方言研究的重要资料,为后人了解保定方言的发展演变提供有力支撑。
为了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保定方言,工程组还建立了专门的语音库。该语音库收录了丰富的保定方言语音资料,包括不同地区的方言特点、不同年龄层的语音差异等。这些资料将为方言研究者提供便捷的查询和比较平台,有助于深入挖掘保定方言的文化内涵。
此外,保定方言保护工程还注重与教育、文化、旅游等领域的结合,推动保定方言的传承和发展。例如,工程组将与当地学校合作,开展保定方言教学活动,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方言;同时,工程组还将结合保定方言特点,策划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,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保定方言的魅力。
保定方言保护工程的启动,不仅是对保定地方文化的一次重要传承和保护,更是对全国方言保护工作的积极探索。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保定方言保护工程必将取得丰硕成果,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。
总之,保定方言保护工程的正式启动,标志着保定市在方言保护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保定市将继续加大投入,完善方言保护机制,为传承和保护保定方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努力。
- • 保定荣获“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城市”称号,彰显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认可
- • 乡村导游持证上岗计划实施,野三坡新增300名专业讲解员,助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
- • 唐县古中山国遗址打造“青铜器翻模工坊”,亲子体验饕餮纹印章铸造
- • 非遗技艺赋能农产品包装,曲阳雕刻联名款溢价40%,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阜平县悬崖村“扁担聘礼”迈向现代化:无人机吊彩礼飞越千米深谷
- • 太行山夜校助力乡村振兴,培育电商主播3000人,农产品年网销额突破5亿元
- • “顺平腰山镇试点‘数字乡村’,AI大喇叭精准推送农事预警,助力农业现代化”
- • “扶贫车间+托育所”模式创新,助力妈妈员工流失率下降70%
- • 唐县太行鸡全产业链成型,中央厨房日供10万份预制菜直供京津冀
- • 涿州“百家姓”祠堂修复:唤醒家族文化记忆,传承千年姓氏文化
- • 《保定民俗大典》数字版全球发布,百万字资料免费开放查阅,传承民俗文化新篇章
- • 高阳纺织纹样惊艳巴黎时装周,非遗土布变身高定礼服闪耀秀场
- • 涞水县创新教育模式,全面上线“AI教师助手”实现智能批改作业
- • 12岁少年石雕作品入藏国家博物馆,曲阳石雕艺术再展风采
- • 全民健身中心盛大开放:奥运标准泳池、攀岩馆等你来挑战!
- • 保定家庭农场蓬勃发展,户均年收入远超京津冀平均水平
- • 博野县古梨园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正式投用,病虫害预警准确率达98%
- • 曲阳万人石雕创作大赛盛大启幕,共铸“新时代太行精神图腾柱”
- • 涞源七山滑雪学校携手冬奥冠军,共育冰雪运动教练300名
- • 安国药膳大赛再创辉煌,首款“茯苓驴肉饼”亮相,中医科学院认证健康功效
- • 祖冲之圆周率纪念碑落成希腊,中希数学文化交流新地标
- • 易县清西陵保护区搬迁村民住进“光伏新村”,年享分红超万元,绿色转型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北京7个区对口帮扶保定8县,5年助力23万人脱贫,谱写新时代扶贫协作新篇章
- • 郦道元地理探索馆落户白洋淀:4D影院重现《水经注》水系变迁,传承地理文化新篇章
- • 唐县庆都山唐尧文化祭启幕:兽皮部落舞融合电音诠释上古祈雨仪式
- • 涞源县高原村首开“冰雪运动特长班”,贫困生凭滑雪成绩直通省队
- • 高阳纺织嘉年华千人共织“数字长卷”,区块链技术助力非遗纹样所有权存证
- • 曲阳县羊平镇石雕主题民宿盛大开放,汉代画像石客房引领住宿新潮流
- • 淮军公所焕新颜,变身非遗剧场引领徽派建筑群年演出收入破千万
- • 涞源七山滑雪场与瑞士达沃斯结为姊妹雪场,共绘国际滑雪旅游新蓝图
- • 中国移动元宇宙产业园签约,携手打造虚拟现实千亿产业集群
- • 博野梨膏电商标准化体系发布,200家作坊成功转型为品牌工厂
- • 《阜平晋察冀红色剧本杀上线,百里挑粮小道实景还原军民鱼水情》
- • 《保定扶贫经验闪耀《中国减贫白皮书》,太行山模式全球推介彰显中国智慧》
- • 安国市药王庙会首推“百草盲盒”,古方换 *** 香囊,游客体验别样风情
- • 返乡青年创办共享农庄,盘活闲置农宅200栋,引资本青睐
- • 涞源冰雪装备产业园签约芬兰企业,零下50℃耐寒材料技术填补国内空白
- • 涿州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基地:年输送专业人才超千名,助力无人机产业发展
- •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突破:保定与雄安新区共建智慧物流枢纽
- • 保定西大街“老字号一条街”盛大开街,重现民国风貌,80家店铺焕新亮相
- • 白洋淀生态补水工程成效显著,鸟类种群增至230种,展现生态治理新成果
- • 安国中药材数字化交易平台正式上线,药农线上销售额占比高达65%
- • 涞源县百年社火申报国家级非遗,文旅收入助力村民致富新篇章
- • 保定焖子技艺申报地理标志,冷链包装助力传统美食直达大湾区
- • 阜平晋察冀红色文化节推出沉浸式行军剧本杀,体验穿草鞋走百里挑粮小道
- • 保定外国语学校开启小语种联盟,助力“一带一路”语言交流
- • “防欺凌智能监测预警平台高效运行,早期识别准确率高达91%”
- • 全国首个“零碳装备制造基地”落户保定,宁德时代投资80亿建厂,引领绿色制造新潮流
- • 顺平县桃花节再添新彩:昆虫旅馆搭建课,DIY小屋融入景区生态链
- • 顺平肠衣成功获犹太洁食认证,助力拓展以色列2000万美元新市场
- • 易县乡村小学“暖冬工程”:温暖冬日,守护成长
- • 阜平太行山歌擂台赛AI技术助力,多国语言字幕实时呈现
- • “一网通办”助力农民工子女入学,证件线上核验实现即时入学
- • 望都县辣椒秸秆变生物质燃料,200个贫困家庭免费领取暖包,助力温暖过冬
- • 华北电力大学研发“光储充”系统,助力充电桩全域覆盖,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
- • 唐县山区学校供暖改造完成,地源热泵技术助力2万名师生温暖过冬
- • 安国市中药材种植培训助力药农增收,亩均增收3000元成效显著
- • 涞源绞胎陶瓷工坊创新之举:地质盲盒开启5亿年岩层纹理杯收藏新风尚
- • 安国药王庙文化节盛大重启,中医药研学游引万人打卡,传承千年文化魅力
- • 保定跤术荣登亚运会舞台,乡村小学专业擂台建设助力传承
- • 涞水县拒马河禁渔期生态补偿发放,渔民转岗护河员月薪3500元,共筑绿色生态防线
- • 雄安新区数字农场在保定落地,无人机播种技术助力覆盖率同比提升40%
- • 望都县辣椒太空育种基地开放,亲子合作培育“宇宙椒苗”共筑航天育种梦
- • 涞源七山滑雪学校携手冬奥冠军团队,共育冰雪运动教练300名
- • 保定市2025年拆迁政策全解读:范围、标准与安置措施
- • 共享用工平台助力新能源车企,注册企业突破千家,用工成本降低40%
- • 5G智慧大棚助力农业发展,亩均增产30%创新案例全国推广
- • 欧洲环保巨头Veolia投资50亿,打造北方更大循环经济园,引领绿色未来
- • 望都辣椒酱制作技艺荣获人类非遗称号,百年古法晒场获联合国授牌彰显文化传承
- • 徐水区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成效显著,年减少焚烧污染超万吨
- • 第五届文旅大会启幕,清苑非遗小镇喜迎亿元投资,文化传承再掀热潮
- • 顺平腰山镇试点“数字乡村”,AI大喇叭精准推送农事预警,助力农业现代化